实践案例| 漳州:从“治癣”到“无癣”的跨越,让田园都市更亮丽
16762022-02-25

整洁的街面,美丽的绿化带,走在漳州的马路上,使人赏心悦目。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漳州市积极探索治理城市“牛皮癣”管理良方,让影响城市市容“整、齐、靓、美”的“皮肤顽疾”得到了解决,走出一条“依托市场、突破创新、服务便民”的新路子。
在城市里,各种乱涂写、乱张贴、乱悬挂等“三乱”广告宣传品肆无忌惮地占领了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墙体、路灯杆、道路指示牌、楼道等众多场所及公共区域,它们就像生长于城市肌肤上的“牛皮癣”,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办证刻章、非法行医、贩卖枪支迷药等,有的内容虚假,有的涉嫌违法,不仅大大影响了市容景观,甚至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牛皮癣”数量庞大、复发率高,清除十分困难,对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创城验收工作的一道“硬伤”,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对于城市“牛皮癣”治理,早期的清理工作都是由城管执法人员进行清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往往是问题突出了以后,突击组织进行清理,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这一大难题,加大清除“牛皮癣”的力度,实现“治癣”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指导下,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市城管办和建设局在全省率先推行治理“牛皮癣”,积极探索治理城市“牛皮癣”管理良方,走出一条“依托市场、持续创新,精细管理、纵深突破,堵疏结合、便民服务”的新路子。应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公开竞标的形式招募专业公司清理城市“牛皮癣”,福建万佳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漳州市“牛皮癣”治理的管家,提出“快速处理,堵疏结合”的服务承诺,助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无癣城市”。“牛皮癣”清理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为此,万佳友组建了一支专业清理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将承包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配备2-3人专门负责清理,并成立机动组,针对高空技术性比较强的、难以处理的“牛皮癣”配合进行清理。同时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并与当地高校合作,不断深入研究技术清理环保化,打造出“色、形、洁、美”有机结合的效果,共同探索“无癣治理”新方向。
在清理药水上:追求环保、高效,申请环保专利,组建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环保型清理药水。
在清理设备上:研发多种专业小广告清除器械,以达到彻底清除又不损伤墙体的目的。
在清理效果上:严格按照“色差一致、形状统一、干净整洁、协调美观”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牛皮癣”材质和颜色,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根据建筑物外形和颜色的差别,做到无色差、不露底、不滴挂,“色、形、洁、美”有机结合。采取“修旧如旧、修新如新”,实行“日产日清”。清理过程中做到不留痕迹,不留垃圾,杜绝“二次污染”,清除保洁率达到100%。
按照“标准严厉、监管独到、全省首创、国内领航”创建目标,在巩固提升现有“治癣”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服务外包区域,强化物业小区保洁力度,在主城区实现管控全覆盖,开创漳州“治癣”工作新局面。启动拓荒,高效清洁。治理前期,根据城区面积大小及实地情况,制定3-4个月的拓荒期清理方案,划定主城区四至范围,对城区“道路平面+建筑立面”进行地毯式全覆盖清理,彻底解决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建筑设施、学校、市场、居民家门口等区域的“牛皮癣”难题,拓荒初见成效后进入巩固治理阶段,并最终形成常态化管理。建立网格,长效管护。继前期拓荒之后,建立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采取定人、定岗、定责方式,分片包干,形成全方位、全时段的清理、巡查、监督、管理的长效管控机制,日出日清,确保清除“牛皮癣”工作不留死角。针对“牛皮癣”现象早、晚期间爆发性强的特点,加强清晨、夜间巡查力度,“定人定点”跟进劝阻,有效控制“产癣”源头。堵疏结合,因地制宜,源头治理。在常态化管理阶段,成立了一支独特的巡查队,在巡查时针对大规模爆发的乱张贴、乱涂写等现象,进行商家约谈劝导与耐心感化,从源头上控制“牛皮癣”数量。同时,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各类虚假、欺诈类小广告,收集证据并上报相关部门,从源头上堵住见不得光的违法小广告。(治理员或深入“牛皮癣”窝点、或现场约谈,以多种方式堵住源头)
疏导分流。在流动人员密集区统一设置多个立式或墙式便民广告栏,将一些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小广告进行疏导,集中发布。针对店面卷帘门清理难问题,引导社区建立微信便民信息发布平台合法广告统一发布管理,从而减少“癣”源。建立机制、多方联管,管理巡查、做到问题处理信息化。随着智慧城管的普及,为便于建立联动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小步外勤管理系统,对各个片区的负责人进行移动定位、就近派发问题件,并采集反馈结果,同步进行分类数据传输至后台系统,为管理项目决策、监管巡查、政府部门提供分类数据,并实现“治癣”人员地位及定制轨迹地图的绘制搭建。智慧监管,精益求精。一是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实施高位监管。通过网格化信息采集员的“城市眼睛”,对承包服务区域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的专线数据普查,对普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平台或以“督办件”形式派发处置。二是业主方每月采取“检查不预告、抽查随机式”的方式对承包服务区域不少于40%的抽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现场处置。三是接受公众媒体监督。采取“公众举报+媒体曝光”等多种监督方法,重点利用“12345”、“12319”服务热线,受理市民投诉举报,对“接报件”问题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平台或以“督办件”形式派发处置。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力保障了“无癣”城市建设的全域性、专业性和高效性。根据“无癣城市”创建标准,在可通行、可视觉、可清除范围内,围绕“零张贴、无涂写”目标,通过创新科技手段,综合施策,达到常态化创建目标:主次干道:“道路平面+建筑立面”的“牛皮癣问题被查数”原则上应当控制在≤1处/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背街小巷、城中村和无物业小区:“道路平面+建筑立面”的“牛皮癣问题被查数”原则上应当控制在≤2处/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放式物业小区道路公共区域:“道路平面+建筑立面”的“牛皮癣问题被查数”原则上应当控制在≤2处/平方公里的范围内。2015年漳州市首次提出创建全国“无癣”城市,运用“市场化服务外包、全城化区域覆盖、一体化城乡标准、规范化精准作业、环保化清除保洁、便民化堵疏结合、高位化管控监督、绩效化考核评价”等八大化举措,创建成果始终走在省内外前列,做法和经验得到了省文明办、省住建厅的肯定与赞同,并在龙岩市、莆田市和龙海市、惠安县、平和县等市县进行推广与复制,成都、三明等省内外同行还专门派人前来取经,成功经验在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东南卫视、漳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2014年,漳州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漳州市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漳州市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事虽小,不为不成。一张小广告,看起来影响不大,却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感,体现着城市的“管理力”,治理“牛皮癣”势在必行。创建“无癣”城市,不仅让城市有了靓丽的“面子”,更有了内涵丰富的“里子”,实现内外兼修。未来,漳州市和福建万佳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将继续通过自身丰富治理经验,寻找行业难题的突破口,秉承“让城乡生活更美好 共创绿色生活环境”目标,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在“治癣”专业上做专做精,为建设宜居宜业富美漳州,打造田园都市城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作出贡献。 【文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福建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